充滿艱辛的2020年終于過去了,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局勢、經濟發展、商業進程乃至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值得驕傲的是,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,中國成為了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。擴大內需、推動雙循環是我們頻頻聽到和經濟發展相關的關鍵詞。
1月4日,基于全國近500家門店元旦三天銷量收據,大潤發對外發布《2021元旦消費報告》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內需市場,尤其是民生消費的一個新窗口,同時也從側面印證雙循環格局下的民生消費狀態。
1、民生消費品是剛需 大米銷量1.3萬噸,豬肉1644噸
去年就有研究報告顯示,在新冠疫情下,國民消費理念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,消費結構也出現重大轉移。民生剛需用品需求迅速擴大?!洞鬂櫚l2021元旦消費報告》顯示,這種需求趨勢仍在持續。
元旦三天,大潤發在全國共賣出了超過1.3萬噸大米。僅以單品來看,銷量排在TOP10的,有7個單品均為大米。以品類來看,暢銷的還有掛面、食用油、醬油、牛奶、酸奶、土豆、鹽、紙巾??梢哉f是生活里缺不了的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。
民生剛需里當然也少不了豬肉。元旦三天,大潤發在全國售出了1644噸豬肉,約相當于成年可宰殺的23000頭豬。如果放到城市的維度,青島則是最愛吃豬肉的,元旦假期青島人買了72.3噸豬肉,排名全國第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牛奶這個營養價值高、老少皆宜的飲品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標配,真正的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
2、二三線城市消費升級凸顯 波龍和車厘子成為假日爆款
一手是民生剛需,一手是消費升級。大潤發發布的《2021元旦消費報告》顯示,這種“并進”的現象在二三線城市更為顯著。相比一線城市,二三線城市在消費升級上雖仍有距離,但趨勢明顯。在大潤發88元一只波龍和29.9元車厘子的年度促銷加持下,更多地方實現了波龍和車厘子自由。
元旦三天,大潤發在全國共賣出了164噸車厘子。上海市民買的最多,消費了約14噸,蘇州以12.5噸緊隨其后。有意思的是,在波士頓龍蝦(簡稱波龍)的消費上,蘇州則超過了上海,排在第一位,成為最愛吃波龍的城市,南京排在第三。
除了蘇州、上海和南京,濟南、合肥、昆明的波龍和車厘子也成為假日爆款。一袋大米+一盒車厘子,成為很多購物車的標配。
3、南北飲食文化差異顯著 北方愛囤油,南方愛買米
- 馬斯克身價超越LV CEO成全球第二大富豪2021-02-09 23:11
- SpaceX星際飛船原型SN8在試飛著陸時爆炸 馬斯克卻很淡定2021-02-09 16:04
- 智能恒溫讓洗澡更舒適,惠而浦燃氣熱水器VL1溫暖來襲2021-02-06 22:10
- 微軟 Edge 瀏覽器即將獲得自定義主題色功能2021-02-05 22:10
- 鯨準×中日產業基金 中日頭腦風暴活動成功舉辦2021-02-05 21:09